一、DNA转录:从双螺旋到mRNA的诞生
启动阶段
DNA双链在特定基因位置解旋,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启动子区域(富含TATA序列的DNA区段),形成转录复合体。
转录因子(如Sp1、CTf1)协助聚合酶定位,增强子区域通过HMG蛋白弯曲DNA,促进启动子暴露。
延长阶段
RNA聚合酶沿DNA模板链(反义链)移动,按5'→3'方向合成mRNA前体。
核苷酸通过互补配对规则加入:DNA的A、T、C、G分别对应RNA的U、A、G、C。
终止与加工
RNA聚合酶遇到终止子序列(如多聚腺苷酸化信号)后脱离,释放初级mRNA。
真核生物特有修饰:
加帽:5'端添加甲基化鸟苷酸帽,保护mRNA并辅助核糖体识别。
剪接:去除内含子,连接外显子,形成成熟mRNA。
加尾:3'端添加多聚腺苷酸(Poly-A)尾,增强稳定性。
加工后的mRNA通过核孔运输至细胞质。
DNA的转录和翻译: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
二、mRNA翻译:从密码子到蛋白质的组装
翻译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,分为三个阶段:
启动阶段
核糖体小亚基(40S)识别mRNA的5'帽,扫描至起始密码子AUG(编码甲硫氨酸)。
携带甲硫氨酸的tRNA通过反密码子(UAC)与AUG配对,大亚基(60S)结合,形成完整核糖体。
延长阶段
进位:新tRNA携带对应氨基酸进入核糖体A位,反密码子与mRNA密码子配对(如GCG对应丙氨酸)。
成肽:P位的氨基酸与A位的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,肽链转移至A位。
转位:核糖体向mRNA的3'端移动一个密码子,空载tRNA从E位脱离,A位的肽-tRNA进入P位。
重复上述步骤,肽链从N端(甲硫氨酸)向C端延伸。
终止阶段
当核糖体遇到终止密码子(UAA、UAG、UGA)时,释放因子结合A位,促使肽链与tRNA分离。
核糖体亚基解离,mRNA可被重复利用。
三、蛋白质的成熟与功能
新合成的多肽链需经折叠(可能需分子伴侣辅助)和翻译后修饰(如磷酸化、糖基化)才能形成功能性蛋白质。这些蛋白质随后被运输至细胞特定位置,执行催化、结构支持或信号传递等任务。
四、原核与真核生物的差异
原核生物(如细菌):转录与翻译偶联,在细胞质中同时进行,mRNA无需加工。
真核生物:转录在细胞核完成,翻译在细胞质进行,mRNA需复杂加工。
五、关键分子工具
tRNA:通过反密码子识别密码子,携带特定氨基酸。
核糖体: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,提供催化肽键形成的活性位点(核酶)。
遗传密码:64种密码子对应20种氨基酸,具有冗余性(如GCU、GCC、GCA均编码丙氨酸)。
通过这一精密的分子机制,DNA中的遗传信息最终转化为功能各异的蛋白质,支撑生命的运转。从DNA到蛋白质的旅程,不仅是生物学的核心奥秘,也是mRNA疫苗、基因治疗等现代医学技术的基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