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有些样本无法用于DNA鉴定?科学解析来了!
DNA鉴定技术虽成熟,但并非所有样本都适用样本的选择直接影响DNA提取成功率,进而决定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以下是不可用于DNA鉴定的样本类型及科学原因:
一、无细胞核的样本:DNA载体缺失
DNA存在于细胞核内,若样本不含完整细胞核,则无法提取有效DNA:
成熟红细胞/血小板: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,血小板也无细胞核结构,因此血液中的这两种成分无法提取DNA(如仅采集纯红细胞或血小板样本)
尿液:正常尿液中不含人体细胞(除非混入血液、上皮细胞等),因此无法直接提取DNA
替代方案:若需用血液鉴定,应采集全血或血痕(含白细胞);尿液需特殊处理(如离心收集沉淀细胞),但成功率极低
二、严重降解或污染的样本:DNA已破坏
以下样本因保存不当或自身特性导致DNA断裂、降解:
发霉/变质的口腔拭子:棉签头部霉变(发黑、发黄)时,细菌DNA会污染样本,干扰人类DNA提取
福尔马林长期浸泡的组织:甲醛会破坏DNA结构,浸泡超过数小时的组织基本无法提取完整DNA(病理蜡块除外)
高温高压处理的工艺品:如象牙、皮革等深加工品,经高温、酸碱处理后DNA已彻底降解
替代方案:口腔拭子需常温阴干通风保存,避免密封;组织样本宜用新鲜冷冻或石蜡包埋形式
三、特殊生理状态下的无效样本
近期输血或骨髓移植者的血液:外源DNA会污染自身DNA,导致结果错误
婴儿纯母乳喂养时的口腔拭子:母乳中含他人DNA,需哺乳后间隔30分钟以上采集
5岁以下儿童的毛发:婴儿毛囊发育不全,DNA量不足
四、其他不适用样本
纯粪便/呕吐物:含大量微生物DNA,人类DNA比例低,提取难度大(实验室通常拒检)
指甲油或真菌感染的指甲:化学物质(指甲油)或病原体(如灰指甲)会干扰DNA分析
照片:仅图像无法提取DNA物质,技术不可行
五、可用的特殊样本(需谨慎处理)
部分样本虽可用,但需严格操作:
样本类型要求
烟头、口香糖需接触口腔黏膜,且避免环境污染
牙刷、水杯需残留唾液,采集后通风干燥保存
指甲(无污染)剪取近端贴近皮肤的部分,避免真菌感染
关键结论
DNA鉴定的核心是获取完整的人类细胞核DNA以下样本绝对不可用:
无核细胞:尿液、成熟红细胞、血小板;
深度降解:长期福尔马林组织、霉变样本;
严重污染:输血后血液、密封发霉样本
正确操作提示:
常规样本(血痕、带毛囊毛发、口腔拭子)优先选择;
特殊样本需咨询专业机构指导;
所有样本保存需通风、干燥、避光,禁止密封
科学选择样本,才能让DNA鉴定技术真正"说话"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