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周血细胞基因组DNA的提取与鉴定:分子生物学的基石技术
引言
外周血细胞是获取人类基因组DNA的常用样本,因其易于采集且富含白细胞(含完整细胞核DNA),在遗传病诊断、法医学鉴定、肿瘤基因分析等领域广泛应用本文将从实验原理、操作步骤、质量鉴定到注意事项,系统介绍这一基础技术
一、实验原理
DNA提取的核心是破坏细胞结构并纯化DNA分子:
红细胞裂解:低渗溶液(如去离子水)裂解红细胞,保留白细胞
白细胞裂解:裂解液(含SDS、蛋白酶K)破坏细胞膜与核膜,释放DNA
SDS:溶解膜脂质、解聚核蛋白
蛋白酶K:降解蛋白质杂质
DNA纯化:
有机溶剂法(酚/氯仿):去除蛋白质
沉淀法(异丙醇/乙醇):沉淀DNA并去除盐分
杂质去除:通过离心、柱层析或磁珠法分离DNA
二、实验步骤详解
以经典流程为例(结合):
样本准备:
采集EDTA抗凝外周血(2-5ml),避免溶血或污染
红细胞裂解:
加去离子水或低渗缓冲液,离心去除上清(重复1-2次)
白细胞裂解与DNA释放:
加入裂解液(含0.5%SDS、蛋白酶K),37℃孵育30分钟
DNA纯化:
酚/氯仿法:振荡混匀后离心,取水相(含DNA)
沉淀法:加异丙醇沉淀DNA,70%乙醇洗涤
DNA溶解:用TE缓冲液(pH 8.0)溶解沉淀
三、DNA质量鉴定方法
提取的DNA需通过三项关键检测:
浓度与纯度:
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A260/A280比值:
1.8–2.0表示高纯度(蛋白质污染少)
A260值计算浓度(1 OD≈50μg/ml DNA)
完整性:
琼脂糖凝胶电泳:观察条带是否完整(主条带>10kb),无RNA或降解碎片
功能性验证:
PCR扩增:检测特定基因片段是否可成功扩增
四、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
方法优点缺点适用场景
酚/氯仿法成本低、DNA完整性好有毒试剂、操作复杂科研大批量样本
盐析法安全快速纯度较低快速筛查
硅胶/磁珠法纯度高、自动化程度高成本高临床诊断(如试剂盒)
Silica-KI法快速(15分钟)、安全需优化吸附条件急诊检测
注:商业试剂盒(如Qiagen、TIANGEN)整合了裂解、结合、洗涤步骤,适合标准化操作
五、关键注意事项
防污染:
全程戴手套,使用无菌耗材,避免外源DNA或酶污染
样本质量:
使用新鲜抗凝血(4℃保存≤72小时),避免反复冻融
试剂选择:
裂解液pH需稳定(pH 8.0),防止DNA酸降解
操作技巧:
沉淀DNA时轻柔振荡,避免机械剪切
乙醇洗涤后充分晾干,避免残留抑制PCR
保存条件:
DNA溶于TE缓冲液,-20℃或-80℃长期保存
六、应用场景
遗传病研究:如家族性肾小球硬化症基因筛查(TRPC6基因)
肿瘤诊断:实体瘤突变分析(如Ion AmpliSeq Panel测序)
法医学:STR分型用于个体识别
基因治疗:造血干细胞基因编辑后的DNA整合检测
结语
外周血DNA提取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技术,其质量直接影响下游实验结果选择合适方法(如科研首选酚/氯仿法,临床优选试剂盒)、严格操作流程、重视质量鉴定,方能获得高纯度、完整的DNA,为生命科学研究与医学应用奠定可靠基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