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基础身份证明材料
进行司法DNA鉴定时,所有被鉴定人必须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证明,包括身份证、户口本、护照、出生证明等。需携带原件至鉴定机构,由工作人员核验身份并复印存档。未成年人需由监护人陪同并提供监护关系证明。此外,鉴定机构会拍摄全体被鉴定人手持姓名和日期牌的合影,以确保身份真实性。
二、委托书
司法鉴定需提供法定委托书,分为两类:
单位委托:由公安机关、法院、检察院、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出具,用于刑事案件或诉讼相关鉴定。
个人委托:需本人亲自到鉴定机构签订,适用于民事纠纷(如亲子关系确认、遗产继承等)。
委托书需明确鉴定目的、对象及要求,作为法律程序的重要依据。
三、生物样本要求
样本类型:
常规样本:血液(斑)、口腔拭子(唾液斑)、带毛囊的毛发等。
特殊样本:精斑、指甲、羊水、组织块等,需根据鉴定类型选择。
注意:接受过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者应避免采血,改用口腔拭子或毛发。
采集流程:
样本需由鉴定机构工作人员现场采集,确保来源真实且未被污染。
样本需单独包装,标注姓名、编号、采样日期,并冷藏或冷冻保存。
涉及亲权鉴定时,需采集被鉴定人(如父子)及生母的样本以提高准确性。
四、其他辅助材料
医疗记录:如涉及伤残评定、医疗过错鉴定,需提供病历、影像资料(X光片、CT片等)。
既往鉴定报告:若有历史鉴定记录,需提交复印件供参考。
特殊说明:如被鉴定人存在基因治疗史或移植手术,需提前告知以调整采样策略。
五、技术规范与标准
司法DNA鉴定需严格遵循国家技术规范,例如:
《亲权鉴定技术规范》(SF/Z JD0105001):规定三联体、二联体亲权鉴定的采样、DNA提取、PCR扩增等流程,以及亲权指数计算方法。
《个体识别技术规范》:明确DNA分型不一致时“排除同一来源”的结论,分型一致时需计算似然比(LR值)以支持结论。
实验室标准:DNA检验需符合《法医物证DNA实验室配置和操作规范》,包括设备校准、试剂验证、数据可追溯性等。
六、隐私与法律合规
知情同意:样本采集前需充分告知被鉴定人用途及风险,签署书面同意书,未成年人需监护人同意。
信息保密:鉴定机构不得泄露被鉴定人DNA信息,违者可追究法律责任。
结果使用:鉴定文书需符合司法部格式要求,明确标注“支持”或“排除”结论,并附技术参数(如累计亲权指数)。
结语
司法DNA鉴定是法律与科技的精密结合,其流程的严谨性直接决定证据效力。无论是身份确认、亲权纠纷还是刑事案件,均需严格准备上述材料,并选择具备法医物证鉴定资质的机构(可通过“12348中国法网”查询资质)。通过规范化的操作与材料提交,才能确保鉴定结果的科学性与法律认可度。